Available Platforms

iconiconiconicon

Description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第七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白話文:
須菩提!你的想法怎麼樣呢?我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即大徹大悟)的菩提果嗎?我有說任何佛法嗎?我有真正得到一個東西嗎?

須菩提聽了之後說:「佛啊!如果根據我學佛所了解的道理,是沒有一個定法叫做佛法。因為佛法及菩提果是說給眾生聽的而已,在佛的世界裏,那裏有什麼菩提果位,也沒有固定的佛法可以讓佛陀來說的,因為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因人的根機而說;佛陀您所說的佛法,像虛空一樣永不變,但是虛空是無法取得的,虛空廣大及虛空的恆久性也是無法言說的,所以佛陀您所說的法,有又好像沒有,虛空本來就有,但是迷昧的眾生忽略它的存在,而佛法也是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佛法,可是世人往往忽略它,還以為佛法不夠普遍,這都是眾生迷癡的看法。

須菩提說:為什麼我說如來證得菩提果,沒有定法叫菩提果呢?這都是因為一切凡夫、賢人、聖人,在無為法的證悟方面有所差別,如聖人見山不是山,不執著山,已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賢人見山不是山,因為怕起慾念私心,所以排除一切外相外緣;凡夫見山是山,執著山,因為凡夫是貪心不足的,常常為了身外之物而起貪執。所以凡夫、賢人、聖人差別就在於此,也就是無為與有為的差別。」

======================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第八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話文:
佛陀聽完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七寶(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用來布施,你說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一個太陽系所照之處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國度,不只是釋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諸佛也是一樣。)

須菩提聽後回答說:當然是很多!世尊!(弟子對佛陀的尊稱,因為佛陀是世人共同尊敬的人。)雖然是很多,但那只是有限量的福德,不是無限量的福德;無限量福德須要無相布施,也就是不記住布施多少,不記住布施給誰,布施之後不求回報;而有限量布施即不同,他們經常在意布施多少,布施給誰,更期待有所回報。所以佛陀您說福德很多,其實那也只是有限量之多而已。

佛陀聽完須菩提的回答後,很慎重的說:假使有人每天讀誦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記在心裏,老實奉行,或講給別人瞭解,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前面所講的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的福德,因為講佛法給人聽是法施的一種,法施是三布施(三布施是一、法施、二、財施、三、無畏施。助印金剛經是三施並行,如一、能讓人看到本經是法施,出錢助印是財施,護持佛法是無畏施。)中功德最大的,而金剛經的功德更是無限量之大。

為什麼金剛經的功德是無限量那麼大呢?須菩提!就是過去一切成就佛果的諸大菩薩,在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最後階段時,都是領悟此經(金剛經)真義才證悟的,所以此經可說是諸佛之父,諸法之母,一點也不虛假。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是方便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對迷昧的法門而已,只有現在我所說的法(金剛經)才是真實之法,但我說真實之法讓你們聽,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為什麼呢?因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對迷昧的眾生所說的,在佛的世界裏就用不上了。

========================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第九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
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白話文:
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證得須陀洹(已證初果的聖者,中文是入流,是預入聖人的意思。)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須陀洹果位的想法嗎?  

須菩提聽了回答說:不會,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修行人,雖然已進入聖者之流,名為「入流」,但這只是假藉的名稱而已,祂們在證得須陀洹果位時,心是無所入的,為什麼會無所入呢?因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聖者,已不執著艷麗的美色(色)、悅耳的聲音(聲)、香濃的味道(香)、可口的食物(味)、細滑的觸摸(觸),他不執著一切的形相,所以須陀洹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聽了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證得斯陀含(已證二果的聖者,中文是一往來,也就是尚須來人間修持最後一生。)果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斯陀含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斯陀含果位的修行人,雖然還要在天上、人間往來投生一次,所以名叫「一往來」,但是他們已沒有往來的想法,如果他們還有往來的想法,即是一種執著,而證得斯陀含果的聖者是心無執著的,所以才叫做斯陀含。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已證得阿那含(已證三果的聖者,中文是不來,也就是不再來欲界人間接受生死的意思,但仍須在色界、無色界天中繼續修行,才能進入四果阿羅漢果位。)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那含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會,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修行人,雖然不須再來人間接受生死,但他們已不執著去與來之相,更沒有去與來之分別心,所以這才叫做阿那含。

佛陀又問說: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證得阿羅漢(已證四果的聖者,中文是為應供、殺賊、無生)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羅漢果的想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證得阿羅漢果的修行人,已是一位無學(初果、二果、三果皆為有學聖者,只有四果阿羅漢才是無學聖者,有學聖是須要再上進修學的意思,無學聖是聲聞乘中最高果位的,在聲聞乘中他已全部修學完成,所以是無學聖。但廣義來說,證得阿羅漢果位只是小乘果位而已,只修慧未修福,只度自己未度別人,不如大乘的菩薩乘,福慧雙修,度己更度眾生,兩全其美)聖者,在聲聞乘的修學方面,早已無法可學,無法可修,所以才稱為阿羅漢;世尊!假使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者,會有我已得到阿羅漢果的想法,那麼他已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祂就不叫做阿羅漢了。

世尊!您曾經說過我修持的境界已達到遠離是非、分別、執著、心性自在、自如、正定,在所有人中,贊許我是解空第一,有第一等的離欲工夫,也是第一等的阿羅漢。

世尊!雖然我得到您的讚美,但我仍然默默的修持,從來沒有我已證得阿羅漢的念頭;世尊!如果我有心念,認為自己已得阿羅漢果位,而念念在心,您就不會說我是一位喜歡寂靜的修行人;就因為我心無所得,亦無所失,不執著一切相,行而無所行,做而無所做,無欲無求,所以才叫做寂靜的修行人,倘若我執著果位在心,就不是寂靜的修行人了。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發行單位: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簡介: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牟尼精舍官方部落格:
mouniassn.pixnet.net/blog

金剛經白話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4Mqx6YsQV-AIdXGXRjuguMOr1rm9yj9

Comments